"風云四號”對天氣監測與預報、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風云四號A星正式投運為7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氣象資料
風云四號A星“拍攝”的第一幅地球彩色合成圖像。國防科工局供圖
隨著“風云四號”監測資料時空分辨率大幅提高,通過與其他資料有機結合,可更好地分析對流性、中尺度等天氣系統的演變過程
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云四號”A星數據。此次首批發布的數據包括大氣、云、沙塵、降水、輻射、閃電等23種產品,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特別是“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天氣預報、災害預警等提供重要信息支撐。同時,我國所有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也已完成“風云二號”到“風云四號”衛星業務的切換。
2005年1月1日,我國靜止氣象衛星“風云二號”C星正式向國內外用戶發送衛星數據圖像,過去依賴國外衛星數據制作云圖的方式成為歷史。
“風云四號”A星(以下簡稱“風云四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發星,其搭載的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與靜止軌道掃描成像輻射計“聯手”,在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上三維大氣立體監測。此外,“風云四號”能夠提供針對陸面、水體、閃電、空間天氣持續監測數據。
“今后,‘風云四號’的身影將出現在更多與國計民生相關領域,對天氣監測與預報、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睋帮L云四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張志清介紹,此次“風云四號”向亞太地區用戶發布的數據有三個特點:一是新,即利用新資料、新方法研發的新產品;二是快,針對觀測數據的反演時間縮短;三是全,衛星搭載的4臺觀測儀器產品都會向國內外用戶開放共享。
張志清說,目前全球有4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靜止氣象衛星。其中,歐洲和美國的衛星主要覆蓋西半球,中國、日本的衛星主要負責東半球天氣監測。此次中國主業務衛星切換為“風云四號”后,除了國內用戶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新產品外,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多個國家都可同步接收。相關用戶可以通過“風云四號”衛星直接廣播、中國氣象局衛星數據廣播系統、中國遙感數據網等渠道獲取衛星數據和產品。
此前,國家級和31個省級現代化人機交互氣象信息處理和天氣預報制作系統(MICAPS)的業務平臺軟件已完成升級,預報員可以通過業務平面調取“風云四號”監測的紅外、水汽、中紅外、可見光等圖譜數據和資料。
“這是屬于中國天氣預報領域的全新時代?!睆堉厩甯嬖V記者,從“風云四號”第一套數據成功回傳地球開始,7支應用攻關團隊、400多個日夜,攻堅克難,將儀器作用發揮到極致,轉化為服務于天氣預報的產品。
數值預報領域應用攻關團隊將衛星數據放入數值預報模式GRAPES四維變分同化系統中,初步試驗表明,這不僅能優化濕度分析結果,還能改善熱帶風場分析結果。
天氣預報領域應用攻關團隊建立了基于“風云四號”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臺風強度客觀估計系統。
氣候領域應用攻關團隊開發了亞洲季風系統中關鍵變量的試驗性監測應用業務產品,其中強化了對關鍵區域孟加拉灣季風的試驗監測能力,可為南海季風暴發的監測提供參考依據。
生態與環境領域應用攻關團隊開發了霾、沙塵暴、霧,火情、積雪、地表溫度,湖泊、藻類等豐富的大氣環境、地表和水體產品。
公共服務領域應用攻關團隊研發了高時空分辨率的“風云四號”地表溫度產品,彌補了公路沿線交通氣象觀測站分布不足的缺陷。
在對近期南方強降雨天氣過程分析時,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表示,隨著“風云四號”監測資料時空分辨率大幅提高,通過與其他資料有機結合,可更好地分析對流性、中尺度等天氣系統的演變過程。
5月7日,中國氣象局已向世界氣象組織通報“風云四號”投入業務運行。下一步,部分衛星數據產品還將通過世界氣象組織全球通信系統向全球用戶分發。(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